造成GIS內部發生局部放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GIS問世以來40多年的運行經驗表明,絕緣故障一直是影響其長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內外都出過大的GIS閃絡和擊穿事故,例如,韶關和溪電站110kV GIS在絕緣試驗時由45mm長螺釘掉在盆式絕緣子上造成擊穿;江門220kV GIS由于絕緣子的臟污造成擊穿;沙角電廠在安裝GIS時留下尖毛刺而引起擊穿;大亞灣400kV GIS在絕緣試驗后發現在變壓器與母線連接處的絕緣子有明顯的漏電痕跡。這些都說明了對GIS進行絕緣檢測是十分必要。表1-1給出了CIGRE在1998年統計的自1967年到1992年歐洲及北美部分地區投入運行的不同電壓等級GIS絕緣故障情況。
GIS絕緣故障率統計
電壓等級KV | 間隔數 | 絕緣故障次數 | 絕緣故障率 次/(百間隔·年) |
125-145 | 9334 | 24 | 0.26 |
245 | 6113 | 41 | 0.67 |
420 | 3351 | 61 | 1.8 |
550 | 1109 | 43 | 3.9 |
其他電壓 | 17734 | 165 | 0.9 |
從故障率來看,超過了GIS絕緣配合所限定的0.1次/(百間隔·年)的指標,且隨著電壓等級的增高,故障率增大。引發絕緣故障的缺陷類型及故障的平均分布如圖所示。
GIS內部不同缺陷類型引起絕緣故障率統計結果
GIS內部影響絕緣介質性能的缺陷主要有:嚴重的安裝錯誤、導體之間接觸不良、高壓導體突出物、固定微粒、絕緣子缺陷、蒸氣等,見圖1-40自由導電微粒、SF6氣體混有水蒸汽等,見下圖。
GIS內常見的缺陷種類
下面對上述幾類缺陷分別分析:
在GIS設備制造生產、運輸、安裝、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金屬粉末、片狀或大尺寸固體顆?;煸跉怏w中。其中危害大也是為常見的缺陷是自由導電顆粒。它們在外電場的作用下感應電荷以獲得足夠的電場能量,并在電場力的作用下跳動、位移。如果獲得的能量足夠大,微??赡茉竭^外殼和高壓導體的間隙移動到有損絕緣的地方。導電微粒接近而未接觸到高壓導體時容易產生局部放電(partial discharge, PD)現象。同時,導電微粒在位移過程中和附著在絕緣子表面時也會產生PD現象。
固定金屬突出物的產生是因為加工不良、機械破壞、安裝時相互碰撞、掛擦,其存在通常有兩種情況:金屬突起毛刺和金屬微粒附著在固體絕緣表面,在突出部分很容易形成高場強區。穩態時易產生相對穩定的電暈,但在諸如雷擊過電壓或操作過電壓等快速暫態過電壓下,往往會引發故障。
某些顆粒起初并不存在,而是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出現,在機械振動和操作過電壓引起的靜電力下,有輕微位移,并向絕緣危害的方向發展。還有一些長期固定在絕緣子表面,作為固定金屬顆粒粘在絕緣表面,并不在電場力作用下移動到低場強區域,在絕緣子表面形成表面電荷聚集,加大了故障的可能性。這些微粒的危害相當于金屬突出物。
在GIS內部用來改善絕緣易擊穿部位電場分布的屏蔽電極與高壓導體或接地導體間電氣連接部件有著廣泛的應用。但這些連接部件隨著開關電器操作產生的機械振動也會隨之位移或隨運行時間推移而老化,從而產生浮動電位。同時,內部的不良接觸又會因為靜電力引起的機械振動會進一步加劇接觸不良,從而出現電極電位浮動。浮動電位體所產生的局部放電會伴有較強的電磁輻射和超聲波,還會形成腐蝕性分解物和微粒,這些都會加速GIS內部絕緣惡化,污染附件的絕緣表面直至造成絕緣故障。
絕緣子缺陷通常有內部和外部兩種表現形式。內部缺陷通常很小,通常是在制造過程中形成,難以發現和檢測;外部表面缺陷是由其他絕緣缺陷類型引起的,如PD產生的分解物、絕緣氣體中混入的水蒸氣對固體絕緣表面的破壞、自由導電顆粒等。
實驗實測表明,GIS內部SFb氣體摻入其他少量其他絕緣性能良好的氣體(如N2等)有利于提高SF6氣體絕緣性能,然而一旦混入水蒸氣,其絕緣性能將會急劇惡化。溫度下降時,GIS內部的雜質就混合在水蒸氣產生的凝露中,附著在固體絕緣材料表面,影響其表面的導電性,惡化絕緣性能。
除了上述五種絕緣缺陷類型外,在GIS設備生產、制造、運輸、裝配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疏漏,而在交接實驗時山沒有被檢測出來,從而對今后GIS設備的運行埋下隱患。